設計師眼中與編輯實穿剖析 PUMA SPEED 600 2


SNEAKER REVIEW /
鞋款評測剖析:PUMA SPEED 600 2


編輯常覺得,穿跑鞋有如交朋友,並沒有所謂「最棒的跑鞋」,而是必須找到契合你,包含跑步習慣、外型喜好當然還有預算...等等諸多條件,找出「當下最適合你的跑鞋」相處起來才會愉快自在。編輯部最近因為有同事開始加入跑步行列,讓我這不務正業跑者也蠢蠢欲動,這時來到辦公室的 PUMA SPEED 600 2 相當符合需求。

收到鞋子同時在手機上社群跳出新動態,設計師友人 James 突破重重關卡拿下 PUMA 與 PENSOLE 合辦的設計大賽機能服飾類冠軍,機會難得,於是邀請他透過不同角度一同剖析 PUMA SPEED 600 2。


設計師眼中的 PUMA SPEED 600 2


「即使身為鞋子設計師,這雙鞋的輕量化還是讓我很有感」,James 會這麼說並非 PUMA Speed 600 2 擁有絕對輕量優勢,他從製造層面觀點說明這次使用 PROFOAM LITE 中底帶來的差異,「使用發泡材料為主要中底構成的鞋款通常都會有達到一定重量,但以 PUMA Speed 600 2 具備元件的複雜程度而言,拿起來相當輕量。」

Previous

「發泡中底從客觀角度來說大家研發都已趨向成熟,覺得整合所有元件性能是大家目前用心著墨的方向。」,James 認為 PUMA HYBRID 中底融合 IGNITE 與 NRGY 已經是個有趣概念,重量較沉的硬傷就由比品牌過往素材輕 45% 的 PROFOAM LITE 做互補,在中規中矩組合之中能夠感受設計師用心與誠意。


「另一個讓我注意到的是 PROPLATE 穩定片,面積大且考量了很多層面進行配置。」除了擁有傳統中足 TPU 穩定與傳導功能,James 分別指出鞋側還有外底前掌都有延伸,又是另一個給好給滿。

機能網布還有腳跟 TPU 以基礎形式呈現,「鞋面與 TPU 採用目前很多跑鞋也能看見的作法,不需要花太多時間適應。」James 說一雙鞋子設計好並不一定要全部元素都有著開創性突破,他穿著 PUMA Speed 600 2 覺得目前這樣就很好,PROFOAM LITE 與 HYBRID 的輕量組合讓他驚喜,但又有著容易駕馭的穿著感,整體相當均衡。

編輯從 IGNITE、NRGY 到 HYBRID 一路跑來


這次入手的 PUMA Speed 600 2 還有 Runner ID 夜跑服飾的螢光綠讓編輯想起,回頭一看已經穿過許多 PUMA 跑鞋,從 IGNIE、NRGY 到 HYBRID 都有,共通點就是都入手同樣色系,個人覺得這個色調出現在跑步裝備真是難以抗拒。

個人跑步比較隨興,最長距離則是半程馬拉松,目前也沒有在吃課表,但希望透過我曾體驗的 PUMA 中底間比較,讓大家能對 PUMA Speed 600 2 有進一步瞭解。首先要提的是,HYBRID 不像是外觀看來的離地很遠,至少就目前穿過的 HYBRID Astro 與 Speed 600 2 場地感都還算清晰,前腳掌落地接推蹬時保有接近 IGNITE 的迅速反應,但不會有某些鞋款反應性佳但卻會有震腳感。

而 HYBRID 在跑步期間彈性小於 NRGY,我跑步時偏向腳掌落地,能感受到鞋子持續在進行緩震,但衝擊吸收過程順暢且行程極短,雖然不會有厚底跑鞋當下爽度.但換得的是一種非常好駕馭的感受,能夠幫助我維持在相當穩定的配速與身心狀態,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想,但個人認為這對於像我這樣還在學習階段的跑者,這樣的調性是很受用的。

不確定其他跑者朋友會否跟我一樣,喜歡腳趾頭在鞋內能完全伸展,但又不會過於寬大,讓我在跑步時能更好地發揮腳趾頭力量,PUMA Spped 600 2 並未特別強調,但楦頭個人認為相當親切,結合網布易彎曲還有 PROPLATE 穩定片,整合出了我非常喜歡的前掌空間,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相同感受,不過如果你的習慣還有腳型與我相近,PUMA Speed 600 2 是一雙值得你去試穿的鞋款。


值得推薦:

1) 透過 PROFOAM LITE 中底讓整體結構保護性佳但重量仍相對適中 

2) PROPLATE 中足 TPU 片在跑步期間帶來順暢傳導與持續穩定步伐

3) 楦頭在舒適與鎖定腳掌間有不錯平衡 (此為個人意見,建議試穿)



必須注意:

1) 如果喜歡鞋面強力支撐網布偏軟

2) 腳感平穩不會有明顯緩震或回彈

3) 中足至腳跟紋路抓地力相對普通








製作編輯:GPIE | 影像拍攝:Uliz | 視覺編輯:Rob Chien | 文字編輯:GPI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