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後場潛力之星 - 河村勇輝
via : amp.petmd.com

日本男籃在近年亞洲籃球實力版圖中有顯著進步,2021 年也在自家主場站上奧運舞台,除了歸化球員的規劃,縝密的階段改革計劃更培育出不少優秀的本土球員,包括身高僅 172 公分的 21 歲後場新星――河村勇輝 (Yuki Kawamura)。


河村曾在 2019 年來台參加松山盃國際高中籃球邀請賽,當時幫助福岡第一高校以七戰全勝之姿贏得冠軍。身為球隊主控,河村儘管身高矮小,但帶給球隊的影響力卻十分巨大,無論是過人速度、臨場判斷還是出色的傳球視野,都讓台灣球迷留下深刻印象,甚至聯想到漫畫《灌籃高手》中的角色宮城良田。



不過相較於宮城,編輯認為河村勇輝更具備如赤木剛憲般的領袖氣質,總能清楚理解場上局勢,作出正確判斷帶領隊友爭取勝利,扮演球隊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。



不受身高限制 透過努力綻放光芒


由於父親熱愛籃球,河村從小會跟著父親一起練球,雖然身材條件並不突出,但仍靠著努力一步步嶄露頭角,先在小學六年級時幫助校隊拿下全國冠軍,並於國中時期入選 U16 日本國家隊,後續進入福岡第一高校,帶領球隊在九州大會完成三連霸。

河村超齡般的球技吸引了名校東海大學的延攬,更在 18 歲那年以「特別指定選手 (後註)」身份加盟 B.LEAGUE 三遠新鳳凰隊,成為聯盟史上最年輕的登場球員,隔年再同樣以特別指定選手身份加盟橫濱 B 海盜船隊,後續也持續為日本國家隊效力,擁有 U16、U18、U20 國家隊經歷。


(註:「特別指定選手」指年齡在該季 3 月 31 日之前不滿 22 歲、登錄於全日本大學籃球聯盟與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聯盟的球員,可與 B.LEAGUE 球隊簽下為期三個月的合約)

via : flymag.jp
ballaholic X ASICS GLIDE NOVA FF. via : flymag.jp

在投入大量努力的背後,河村也有自己追逐的目標與信念在激勵著他,對他來說,前輩富樫勇樹就是他在籃球路上持續前進的最大動力。同屬身材矮小的後衛球員,富樫勇樹不僅是現今日本國家隊倚重的後場戰力,更是目前日本史上唯一年薪破億日元的職籃球員,河村一直視富樫為偶像,並期許自己也能像前輩一樣成功。

河村勇輝與富堅勇樹交手畫面 via : flymag.jp
「富樫前輩帶給我很大的影響,當我看到他成為職業球員後,便不斷告訴自己不可以找藉口,如果拚盡全力,我也有機會成為職業球員。」

除了在籃球場上活躍,場下的河村勇輝也常利用時間充實自我,由於父母都是教師,河村勇輝從小就有著將來要成為教師的憧憬,直至現在也仍在為此規劃,替未來卸下球員身份時做好準備。河村勇輝在球場上傳球替隊友製造機會的同時,也為自己的未來送出一記助攻,往理想生活邁進。


「在職業運動圈裡只有少數幾人能一直保持良好狀態,一旦受傷就得面對更多挑戰。考慮到這點,我認為努力學習、充實自我就是最好的解答。」



而原先在東海大學就讀的河村也在今年 3 月正式轉換身份,決定離開大學完全投入職業,本季共出賽 32 場,場均有10 分、7.5 助攻、2.9 籃板,其中在 4 月 17 日對戰茨城機器人隊單場傳出 17 次助攻,寫下 B.LEAGUE 歷史個人單場助攻第二多紀錄。

via : B LEAGUE

不過對於在籃球路上正式進階的河村來說,這只是另一階段的開始,他清楚自己的目標,仍會持續努力,向前邁進,如同他之前在正式加盟橫濱 B 海盜船記者會上所說:「我接下來的目標,是要成為代表日本的控球後衛,參加兩年後的巴黎奧運。

ASICS 家庭新成員


2021 年 4 月,ASICS Japan 宣佈將與河村勇輝合作,並在 6 月舉行正式簽約儀式。河村勇輝在記者會過程中提及因從小就長期穿著 ASICS 鞋款 (從松山盃的 Highlights 影片中也可見),因此與 ASICS 已有淵源,河村勇輝的快速球風也與他最常著用 ASICS GLIDE NOVA FF 系列籃球鞋款訴求相當契合。



去年 ASICS GLIDE NOVA FF 2 發表,鞋款便邀請河村勇輝擔任系列代言人,並以就讀的東海大學校園代表色為設計靈感,推出日本限量 2021 雙首發配色,編輯得知消息後也立刻請日本友人協助入手。

via : ASICS

近日台灣也迎來 ASICS GLIDE NOVA FF 2 正式發售的消息,有興趣的讀者們不妨到店試穿體驗,同時編輯部未來將會推出鞋款評測報導,再請讀者們多加留意。

18

MAY

ASICS GLIDE NOVA FF 2


官方訂價 Retail Price -- NT$3,580

(橘黃配色預計 6 月中登場)











Bounce
EDITED BY Bounce
24 May., 2022 19:02
更多相關內容 MORE RELATED
news